8X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白桨_国产在线观看精品无码最新_午夜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走進清遠 > 了解清遠 > 歷史文化 > 清遠史志

【清遠紅色革命遺址】潭峰寺——英東中學舊址

時間:2025-07-11 15:27:42 來源:清遠市史志辦 訪問量: -
【字體:

  潭峰寺——英東中學舊址位于英德市橋頭鎮(zhèn)板鋪行政村潭峰寺。

  1942年秋,在北江黨組織負責人黃松堅的領導下,由共產(chǎn)黨員廖碧波、石可權(quán)、陳仁畿等人負責,幾經(jīng)周折,創(chuàng)辦了粵北地區(qū)第一所由共產(chǎn)黨領導的中學。當時,為便于隱蔽和爭取時任縣長左新中的支持,以其名字命名為私立新中初級中學。左新中調(diào)離英德后,用他的名字命名已無實際意義,因此,1942年下半年學校改稱“私立英東初級中學?!?。學校創(chuàng)辦初期,暫借新興鄉(xiāng)(今橋頭鎮(zhèn))潭峰寺(第八保國民學校校址)上課。隨著學生的增多,由于潭峰寺地盤狹小、交通不便和食水困難,限制了學校的進一步發(fā)展。因此,1943年,學校搬到橋頭圩暫借一間當鋪上課,并在下塘石角嶺建校舍,同年秋新校舍建成后搬到新校舍上課,新校舍即現(xiàn)在的英東中學校址。

  創(chuàng)辦英東中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青年學生骨干,為革命輸送新生力量。建校后,北江黨組織安排了曾在延安“抗大”學習的共產(chǎn)黨員陳國梁(陳楓)、鄧禮安等老師到學校任教。他們在辦學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抗日救亡的革命道理,在師生中發(fā)展共產(chǎn)黨員。同時為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學校還加強軍事訓練,由肖松雪、鄧文禮老師講授開展游擊戰(zhàn)爭的意義、戰(zhàn)略戰(zhàn)術,武裝學生思想,增長軍事知識,加強革命信心。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英東中學廣大師生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一大批青年學生棄筆從戎、參軍參戰(zhàn)。1945年7月18日,國民黨軍奔襲東江縱隊北江支隊英翁邊大隊野馬中隊駐地青塘鄉(xiāng)(今青塘鎮(zhèn))周屋小學,為掩護主力轉(zhuǎn)移,原英東中學學生陳勢雄、陳貽滔與其余16位勇士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直至壯烈犧牲。1948年,在翁源小徑山的一次戰(zhàn)斗中,原英東中學學生廖樂連為使部隊安全轉(zhuǎn)移,被敵人打斷腿后仍強忍疼痛打擊敵人,掩護部隊安全轉(zhuǎn)移,最終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英東中學先后兩次動員一百多師生參加武裝斗爭,為部隊輸送了大量人才,是一所光榮的革命學校。

  潭峰寺,坐西北向東南,是一座石磚木結(jié)構(gòu)回廊式庭院建筑,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康熙十一年(1672年)擴建,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均為硬山頂,穿斗式梁架結(jié)構(gòu)。正門門額鑲一橫匾,鐫刻“潭峰古寺”4個大字,門檐前柱梁上刻有花草浮雕圖案。進入大門兩側(cè)各鑲有一方石灰?guī)r石碑,右邊刻“迥龍山潭峰寺碑記”,全文700多字,記載潭峰寺的起源;左邊石碑刻“潭峰寺百祖燈碑記”,記載潭峰寺的發(fā)展。寺前廳后面為一個大天井,呈長方形;右側(cè)有4間廂房,過了天井便是寺院正廳,是安放佛像的地方,現(xiàn)供奉3尊銅佛像。正廳兩邊各有3間禪房。建筑保存尚好。

  該舊址于1995年12月被英德市人民政府列為英德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被英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列為英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1年1月被清遠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公布為清遠市首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圖片

潭峰寺——英東中學舊址


相關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